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提质增效
全文
摘 要:“双减”政策的实施为教师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,使更多的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,而且要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,促进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,可以有足够的时间锻炼、阅读,加强综合素质,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。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,来具体分析双减之下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提质增效。
关键词:双减政策;初中数学教学;提质增效
当前,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,盲目地进行知识的灌输,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压力。为此,教育部门提出了 “双减”政策,旨在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负担,让学生轻松学习、享受学习的快乐。所以,初中数学教师要基于“双减”政策的指导,不断调整、创新教学的策略方法,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为学生营造快乐、健康的成长环境。
一、创设趣味情境,激发学生兴趣
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且深刻的影响。当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时,课堂学习氛围浓厚,学生难免会被感染,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,积极探索、分析和解决问题。因此,教师要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,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,如课堂角色扮演、小组合作讨论、问题导向探索等教学模式可以相对放松课堂氛围,减少学生对数学抽象知识的抵触情绪,切实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例如,在讲解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》时,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。但在传统模式下,教师利用板书的形式不仅浪费时间,而且还会出现作图不规范等问题,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。因此,为了提高教学效率,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,以动画的形式来为学生展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,展示立体图形的各方位视图,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,营造良好学习氛围,通过视频播放三维图形的方向,拓展学生思维深度与高度,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二、结合现实生活,诱发学生情感
目前,许多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和热情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数学知识太抽象了,学习数学对生活毫无用处。针对这一问题,初中数学教师应挖掘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点,融入课堂问题,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,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和认知。具体来说,教师需要利用生活素材和场景来展示相关的数学问题,赋予生活内涵,缩短数学与学生的距离,鼓励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问题,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。
例如,在教授《一元一次方程》时,教师要整合广阔的生活背景,截取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进行教学,突出数学学习的本质。
师:同学们,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的最大的动物是什么?
生:大象,长颈鹿。
师:这些动物应该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,但不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。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生活在海洋中。它们是蓝鲸(教师多媒体显示蓝鲸图片)。蓝鲸的重量可达124吨,比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重25倍甚至还多1吨。现在老师有个问题,你能算出大象的体重吗?
这种教学模式不会让学生感到压力,而是会给学生一种成就感,通过自己的数学能力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。
三、优化作业设计,减轻学生负担
(一)设计层次化数学作业
双减政策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。对此,初中数学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,根据学生层次来设计不同难度和数量的数学作业,使作业既有拓展提升的习题,又有夯实基础的习题,控制不同作业之间的“潜在距离”。只有这样,每个学生才能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,实现适应性的发展和进步。
例如,在教授《求解一元一次方程》时,教师可以设计层次化作业:
作业1:将以下方程移项:
3x-4=5→ 6x+3=2x-5→ 2x-1=3x+5→
作业2:填空
(1)方程|3x+4|=16的解是
(2)方程12-|x+5|=-3的解是
作业3:解方程
2-3(x-1)=2(x-2) 3x+7=32-2x 2x-3(20-x)=0
作业4:同解方程
若方程2x-4=3m和方程x+2=m同样的解,那么m的值是多少呢?
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作业来完成。通常,基础差的学生主要选择简单的作业来巩固基础。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选择完成所有的作业,而另一些学生只会选择做具有挑战性的作业。这样一来,学生们都可以获得发展和进步。
(二)设置实践性作业
实践是教学和知识的归宿。实践性作业的设置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,充分体验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应用。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扩大作业的类型和内容,使作业的形式更加多样化,要求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,实现手脑并用,发展、改进数学思维方式、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用途,让学生深刻体验数学的价值,真正融入生活,通过作业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。例如,在学习完《面积》这部分知识后,教师可以布置一项 “装修测量”的作业活动,要求每4人为一组。活动的内容是本班装饰选择漂亮的地砖。在活动中,学生需要测量和计算教室面积,并根据教室面积计算重新铺设地砖的费用。测量教室面积后,学生需要到建材市场或建材超市调查地砖价格。每组成员的审美会选择不同的地砖,不同的地砖价格也会不同,所以每组的最终计算结果也会不同。这个过程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,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。
综上,在“双减”政策下,初中数学教师要展开大胆思考、积极创新,探索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,在减负的同时,真正实现提质与增效,切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。
参考文献
[1]焦燕.“双减”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提升新举措[J].教书育人,2022(04):20-21.
[2]沈木勇.“双减”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[J].中学数学,2022(02):91-93.